ClackyAI 雲端自主編程平台 挑戰 AI Coding 困局

人工智能在程式開發領域的應用,一直引起科技社群廣泛討論。有人視之為自動化新突破,也有人擔心將引發失業潮。然而從實際角度來看,要以 AI 完全取代專業編程員,無論在成本、流程還是維護層面,至今仍未見可行出路。業界創新企業則嘗試透過自動化流程,讓「開發」與「生產」之間更緊密接軌。

早前初創企業 ClackyAI 推出一款基於 AWS Agentic AI 的「雲端自主工作電腦」,希望為程式開發提供全新模式。這個平台能在不到三分鐘內完成一個程式碼版本,並可與 GitHub 無縫對接,號稱輸出的程式碼能直接投入使用。對於開發者而言,這意味著傳統「在地」編程電腦的角色逐漸被雲端取代。

ClackyAI 行政總裁李亞飛(上圖)表示,成本控制固然是程式開發行業的重要考量,但真正挑戰在於能否兼顧全局效益。他指出,微軟 Copilot 在協助程式開發流程上表現出色,但傳統 IDE 始終存在即時性不足的局限,難以實現「即做即用」。數據與前端系統的連結,往往亦未能做到完全順暢。

李亞飛同時坦言,目前應用開發所需的算力與模型價格仍然高昂,甚至可能比聘請一名工程師的成本更大。儘管如此,他相信這一情況會隨時間推進而改善,尤其隨着運算成本逐步下降,未來有望出現突破。

他補充,雖然目前算力和模型成本依然是限制,但隨着技術進步和基建優化,這些問題或會逐漸緩解。對業界而言,AI Coding 仍是一個具爭議的話題,但相關探索已經成為趨勢,也為自動化開發模式提供新的觀察案例。

其他人也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