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企薪酬透明度不足 彈性支薪受關注

在香港「月薪」幾乎是所有企業的支薪方式,但在歐美及其他地區,每周或雙周支薪的制度早已普及。Deel 早前委託 Milieu Insight 進行調查,訪問了超過 1,000 名本地人才以及 250 多位來自不同規模企業的人力資源、財務與薪酬決策者。結果顯示,本地在薪酬透明度和靈活性方面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。

調查發現,86% 的受訪者認為薪金增幅無法追上通脹,Z 世代尤其缺乏財務能力支撐三個月甚至更短的失業期。這一情況突顯,員工對薪酬制度的靈活性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。

Deel 南北亞企業拓展區域主管 Karen Ng(上圖左)指出,大部分本地企業仍將薪酬處理視為單純的行政工作,但這種安排已逐漸難以應對時代變化。調查亦顯示,76% 的員工在談論薪酬時感到不自在,反映現有制度缺乏透明度。

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,雖然市場上已有愈來愈多平台提供自動化處理功能,但 77% 的受訪者仍希望薪酬問題以人手為主,並由 AI 提供輔助。這一結果顯示,企業在引入新技術時需要同時考慮效率與員工的信任感。

報告建議,若企業希望留住人才,應優先考慮靈活的工作安排,並讓支薪團隊採用更高效與先進的管理系統。Deel 北亞銷售經理廖紫華(Kyle Liu、上圖右)認為,本地企業可以引入包括每周支薪或預支薪金在內的方案,以提升員工的財務靈活性和制度透明度。他補充,目前 Deel 平台已在超過 150 個國家協助企業處理最低工資等合規事宜,並透過 AI 工具提升效率。

該公司近期推出名為「Deel AI Workforce」的方案,結合不同國家專才協助訓練決策模型,進一步減輕跨國企業在人力資源與薪酬管理方面的壓力。這些舉措反映了業界正積極尋求在效率、合規與員工體驗之間取得平衡。

其他人也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