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森哲(Accenture)公布最新全球企業管理層及員工研究發現,隨着營商環境快速轉變,中國企業正面臨更劇烈的市場波動與組織壓力。雖然管理層普遍對收入增長抱持樂觀,但不少企業同時下調全年預測,反映企業在變化加劇下需要更強的預測能力與風險管理機制。
研究指出,今年以來企業面對的變化速度明顯提升,近九成受訪中國管理層表示變化程度較年初更為急促,較一月大幅上升。面對市場需求變動、供應鏈挑戰及人才壓力,不少企業將資源重新集中於提升預測能力、情境規劃及增強整體韌性。
然而,隨着企業積極投入 AI 和自動化,管理層對技術帶來的韌性有所倚重,出現所謂的「韌性幻覺」。七成管理層認為 AI、雲端及平台技術在過去半年為企業帶來正面影響,但員工的準備程度及相關能力並未同步提升,形成明顯落差。
在 AI 投資方面,87% 的受訪中國企業計畫於今年增加投入,並有部分企業已重新設計端到端流程以配合 AI 應用。企業採用 AI 的動力主要源於技術快速演進、風險管理信心提高及維持競爭力的需要。72% 的管理層認為 AI 部署速度快於預期,但在人才準備方面則顯得後勁不足。
研究顯示,企業在推動 AI 時更重視系統部署,而相對忽視員工技能提升。近半受訪管理層認為 AI 帶動最大的生產力增長來自 IT 和技術範疇;在人力資源、營運與決策支持方面的提升則較為有限。儘管四成中國企業計畫於未來協助員工提升技能,但真正重塑職能與角色的企業比例仍然偏低。
員工方面亦對變化速度感到壓力。大多數受訪員工認為企業在培訓與準備方面未能追上 AI 的演進。他們普遍在數據分析、內容創作、設計及客戶互動等場景使用 AI 工具,但對其長遠影響仍抱持審慎態度,尤其在職能調整、倫理與決策透明度方面,員工與管理層的信心出現明顯落差。
研究亦指出,下一階段的變化將由代理式 AI 推動。六成中國企業已開始在不同部門試用代理式 AI,並有三成企業展開多職能部署。員工對代理式 AI 的使用亦更為普遍,六成以上受訪者表示已習慣與代理型工具協作,比例位居全球之首。
然而,面對工作方式更新,多數企業仍未就角色演變與技能需求向員工提供足夠指引。隨着代理式 AI 逐漸融入核心流程,企業若未能縮窄管理層與員工的期望落差,或將影響 AI 投資能否真正轉化為競爭力。
埃森哲指出,企業需要更全面的變革管理策略,包括強化內部溝通、重新設計職能架構、提升員工技能,並建立可持續的 AI 信任機制,才能真正釋放 AI 在增長與韌性方面的潛力。
